清华主页 - 星空online(中国) - 专题推荐 - 欢迎新同学——2025开学季 - 正文

以初心指引方向 以奋斗诠释青春

——在2025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

●自动化系2025级博士生 李昱儿

20250829-开学典礼-新生-摄影.jpg

李昱儿发言 孙波 

尊敬的各位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
大家好!我是星空体育2025级博士生李昱儿,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,即将进入自动化系从事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方面的学习和研究。非常荣幸今天能够作为新生代表在这里发言。

假期,我报名参加了研究生新生暑期团校,一周前就来到了学校。初入清华园,我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无限好奇。骑着小紫车漫游校园,我感受到了去哪里都需要导航的校园之大;在雨天爆满的羽毛球馆,我感受到了“无体育 不清华”的青春活力;在夜晚灯火通明的实验室里,我感受到了严谨、勤奋、求实、创新的优良学风;走过大礼堂和英烈碑,我感受到了家国情怀的代代相传。这里是历史底蕴与时代前沿交汇的殿堂,更是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舞台。这不禁让我思考:今天的我们,要做什么样的研究?

要植根生活,在真实需求中寻找科研初心。我想,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仅在实验室的精密仪器上,也不仅仅在论文的复杂公式中,更在人民群众最朴素、最真实的需求里。我的姥爷今年80岁了,手机对他来说曾经只能用来接打电话,面对各式应用软件时他总是眼花缭乱,也很难控制使用各类软件所需的复杂手势。去年,成熟的AI应用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,我也试着帮他安装了一个。现在,他每天都能和AI聊天,了解新闻,讨论历史,听听京剧。姥爷满意地告诉我:“这用起来轻松多了。”老人生活的显著变化让我深刻体会到,我们要做的研究应该让技术变得温暖,能够解决真实问题。最好的创意或许就来自对普通人生活需求的深刻洞察。技术所带来的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,也正是我们从事科研创新的初心与价值所在。

要坚定志趣,在前沿探索中攀登学术高峰。和其他学科一样,人工智能技术这两年的爆发得益于长期的科研积累。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,清华的老师和同学们就已经开始了人工智能的探索。而这个学科最让我着迷的,则是学科交叉所带来的打破边界的魅力——既扎根于计算科学、数学等领域,又能与生命科学、社会科学深度交融。这种“在前沿交叉处寻找突破”的特质,恰好与清华鼓励创新的理念相契合。我特别荣幸能在人工智能发展最为快速的时代来到清华,开启我的博士生涯。学校既有深耕基础理论的学界泰斗,也有探索产业实践的领军学者,多学科优势支撑起跨院系协作的最好平台。在文献阅读的过程中、在和课题组学长的交流中,我都深深感受到自己的知识短板还有很多,更需要持续地提升学科视野和科研能力。

要服务发展,在响应国家需求中担当时代重任。就在本周二,国务院正式印发了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,到2035年,我国将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。这不仅对我所学习的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,相信也是在座各个学科同学的挑战与机遇。我感受到国家在智能制造、具身智能等领域的战略需求日益迫切,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期待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功能替代,而是希望技术能够真正融入社会运行的各个环节,成为推动效率提升、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力量。作为卓越工程师专项的一员,我有两名导师,校内导师主要研究机器人导航与控制,企业导师则专注于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前沿探索。在这种校企联培的特色培养模式下,我期待在校学习期间能够结合理论与实践,掌握跨学科的研究方法,入企后能解决行业痛点、做真刀真枪的研究,助力产业升级。

与人工智能领域类似,当今的中国和世界在科技发展、社会治理和人文艺术等领域都面临着各自的挑战与机遇,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们清华的研究生们应当主动扛起这份责任,夯实学术根基,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,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。

同学们!我们正身处一个奋进的时代,校园是创新的热土,是梦想的起点。让我们珍惜在清华园的学习时光,以初心指引方向,以奋斗诠释青春,将个人的科研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!

谢谢大家!

(星空online(中国)网8月29日电)

编辑:刘芳芳

审核:郭玲

2025年08月29日 16:24:51

相关新闻

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

最新动态

星空体育新闻中心版权所有,星空体育新闻网编辑部维护,电子信箱: news@tsinghua.edu.cn
Copyright 2001-2020 news.tsinghua.edu.cn. All rights reserved.